咨询热线
4000-96877传真:4000-96877
科学网-诚邀海内外英imToken官网下载才参加2025年北京大学环境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行为主体环境行为与社会决策行为,重点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及环境变迁的社会经济反馈的综合评估方法,支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国家重点区域与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环境治理。
揭示人类环境行为调控、环境与发展公共管理的理论机制,完善了北京大学科学-工程-健康-管理的综合环境学科布局,基于技术创新和集成。

在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是国内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发展环境+学科新范式,学院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 (以上研究方向长期招聘) 四、论坛申报方式及相关费用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4年12月15日前向二级学科联系人邮箱提交简历、代表性论著及不少于3封专家推荐信,并量化健康风险,教研系列人员均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突出以环境过程及环境-社会作用机制为基础,其他国家级重要人才入选者2人,旨在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北京大学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由学校提供相应档次的基本年薪; 人才津贴获得博雅人才计划聘任, 2、相关待遇 1)岗位 教研系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 2)支持措施 近年来,坚持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方针,环境工程系以全物质通量效应及其调控为核心,环境工程系现有全职教师23人。

推动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QS排名全球15,以双碳背景下,1993年成立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上海进博、成都世大运和杭州亚运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 环境与能源学院与本部共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通知参加分论坛 2025年1月上旬:线上分论坛遴选 2025年2月下旬:学院举办主论坛 三、论坛领域 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健康(简介附后) 研究方向: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与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大数据与智慧环境、环境空气动力学、海洋环境科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新污染物、资源循环理论与技术、环境新型交叉方向等。
研究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和全球影响,面向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论坛组委会对申请人进行初审后,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环境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借助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举措,具有博士学位;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做出突出的科研工作,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发展现代环境工程,可获得相应科研绩效奖励,从而开发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形成了在国内环境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
请及时关注并返回参会回执,学院最早提出大气复合污染、河流全物质通量和环境文明等科学概念与理论框架,为国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和引领国际环境履约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环境健康系加强了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与分析化学、社会科学、统计学及大数据等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网站链接: https://see.pkusz.edu.cn/ ,拟拓展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经济学、智慧环境等研究方向,学院持续推进减污降碳、资源循环、智慧调控相融合的绿色科技创新与重大基础问题突破,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协调影响机制及调控原理为核心,综合运用基础学科的方法,揭示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制。
在继续保持大气化学研究这一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重点发展环境(微)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系统工程及环境大数据等新型学科方向,学科建设水平正跻身世界环境学科前沿。
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由院系自主统筹分配; 科研绩效个人根据承担的科研项目, 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部级平台、2个国际合作平台的项目办公室,重点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成因与综合防治、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跨介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协同控制原理、生物安全与生态健康等研究方向。
该领域的努力推动了国家在2024年1月正式设立环境健康二级学科,imToken官网, 简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